欢迎来到2025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展 北京展 深圳展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2026年中国医疗展 2025智能互联网蓝皮书:生成式AI将重构医疗产业链

时间:2025-7-18 15:20:3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人民网上海7月18日电 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智能互联网蓝皮书《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今日在上海正式发布。其中,中日友好医院医改和医疗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杨学来、中日友好医院医改和医疗发展办公室副研究员尹琳共同撰写的《中国智慧医疗领域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展望》一文指出,生成式AI作为底层技术引擎,将从数据驱动、价值创造和生态重构三个维度重塑医疗产业链,推动医疗服务从“经验医学”向“数据智能医学”跃升。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必须与制度创新同频共振,在保障医疗安全与伦理底线的前提下,释放AI的变革性力量,最终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转型。

文章认为,在技术层面,智慧医疗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多模态大模型底座建设加速。在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一系列应用指南框架下,生成式AI将形成“基础大模型-领域专用模型-临床微调模型”的三级技术架构。基于工信部“人工智能新基建”工程建设的国家级医疗算力中心,将实现万亿级参数的医学大模型训练能力,支撑电子病历、影像组学、基因组学、穿戴设备等跨模态数据的深度融合。

二是以生成式AI推进全链条医疗生产力革新。生成式AI将贯穿“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推动医疗价值创造模式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智能驱动型”。临床决策支持方面,通过多模态数据实时解析,AI系统可同步生成个性化诊疗路径建议。在疾病精准预防领域,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疾病预测模型,可融合气象数据、环境监测、人群流动等信息,实现传染病暴发预警进一步提前。在药物研发方面,虚拟药物发现平台可模拟10到15量级的分子空间搜索,将临床前研究周期从5年缩短至18个月;生成式AI在抗体设计、药物重定位等场景的应用也将显著提升我国创新药研发成功率。

三是促进人机协同的医疗新范式形成。首先是诊疗流程再造,AI系统将逐步承担医疗机构50%以上的病历结构化、影像初筛、用药推荐等标准化工作,释放医生生产力聚焦复杂病例和人文关怀。其次是推进医学教育转型,基于生成式AI构建的“虚拟标准化病人”系统可模拟上万种临床场景,实现住院医师的个性化培训。此外,科研范式也将迎来突破,自动生成研究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结论的AI科研项目评估专家系统可以使单个科研项目的启动周期缩短70%以上。

四是构建并升级可信AI医疗治理体系。在《数据安全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导下,智慧医疗技术发展将形成“创新-安全-伦理”的动态平衡机制。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基于区块链和联邦学习的医疗数据确权平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患者通过数字身份密钥控制数据流转路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方面,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将加快算法监管,建立“黑盒测试-白盒验证”双重评估体系,对AI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公平性进行动态监测,针对模型偏差问题将强制性要求公开训练数据。伦理框架构建方面,主管部门将在临终关怀、生殖医学等敏感领域建立人工复核强制机制,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也将逐步开展对算法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审查。(廖灿亮)

来源:金台资讯,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

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