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沪上首台磁共振加速器投入临床应用

4月9日,沪上首台磁共振加速器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这意味恶性肿瘤的精准放射治疗又新添了一把“利器”。



该治疗系统治疗的肿瘤主要包括头颈部肿瘤、乳腺癌、肝脏肿瘤、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接下来,医院还将针对软组织肿瘤、食管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其他肿瘤开展治疗。此外,基于磁共振加速器的系列科学研究已经在持续开展中,包括基于mr-linac的一站式自适应放疗的临床应用、mr引导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等。

这是一种光子放疗新模式,其创新在于:加速器根据实时的核磁共振图像,精准区分患者肿瘤组织和周围器官,通过高精度放射线照射肿瘤组织,医生全程“透视”并追踪肿瘤形态变化、实时调整治疗策略。

本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是一位70岁的奶奶,她说:“我就躺着,既不痛也不痒。治疗完了,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这一创新对于她相当于“重见生机”。2020年她确诊胰腺癌,已经做了手术、化疗,此次复发需要更精准的治疗。而她的病变位于胰头,与肠道靠在一起,随着肠道蠕动,肿瘤位置在不断改变,术前的定位会发生位移。而磁共振加速器的优势是医生全程“透视”并追踪肿瘤形态变化,可以实时调整治疗方案。

“磁共振”与“加速器”融一体

“看到”即“做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说:“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也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其通过高能量的放射线照射肿瘤组织,实现杀灭肿瘤的效果。70%的肿瘤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疗早已不是既往公众认知中的‘姑息性疗法’。”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就像一把“隐形刀”,穿过体表,到达肿瘤组织,临床专家们通过各类方法,在尽可能增加对肿瘤组织杀伤力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常情况下,在制定了放射治疗方案后,为了实现精准治疗效果,在放射治疗之前,临床专家还会借助ct、磁共振等影像设备对肿瘤进行“定位”,并勾划放射治疗“靶区”;在放射治疗期间,则控制加速器精准“打靶”,高效杀灭肿瘤。因此,对整体放射治疗过程的准确把控,是提升总体放疗效果的重要前提。在传统放射治疗过程中,由于用于诊断的影像设备和用于治疗的加速器是两套不同的设备,故而治疗过程中只能根据治疗前绘制的既定“靶区”进行,无法实时看到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影像情况。

“精准放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武器’让放射治疗再上新台阶,”章真说,“将影像设备和加速器结合在一台设备上,让医生能够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实时观察肿瘤状态和周围组织的运动,无疑可以引导放射线更精准地照射肿瘤,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据了解,此次投入临床使用的磁共振加速器,便是将磁共振和加速器融为一体。凭借高分辨率、无辐射的磁共振成像,实时显示患者肿瘤病灶的清晰边界,无疑为放射治疗医生增加了一双“透视眼”,能够全程监测肿瘤患者的病灶状态,进而引导放射线精准治疗。该中心副主任胡伟刚教授介绍,通过该设备的在线自适应放射治疗管理系统,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放射治疗计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放疗方案。

该中心夏凡教授介绍了上述70岁奶奶的治疗情况:由于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特别是肠道关系密切,传统放疗技术在治疗过程中难以实时追踪肿瘤与肠道位置关系的动态变化,限制了放疗剂量的提高。采用这一新的放疗设备,可以大大提高肿瘤和正常器官位置追踪的精细度,尤其是实现了根据每日解剖结构变化实时调整治疗计划,使得治疗的精确性和个体化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疗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医产融合新模式

锻造肿瘤治疗“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为提升肿瘤放射治疗疗效和患者就医效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持续开展探索医产融合新模式,与大型医疗设备厂商合作研发放疗新设备,并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治疗水平、优化治疗流程,让肿瘤患者有了更多精准治疗的新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如今,多项医工交叉研究成果已经投入临床应用,并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例如,肿瘤医院与联影公司携手推出的世界首台一体化ct-linac,将模拟定位ct与放射治疗合二为一,首次放疗患者治疗不必奔波于多个场所,在一张治疗床上即可完成放疗全流程;此外,结合放疗靶区智能勾划技术和自动计划技术,打造的全球首个一站式“all-in-one”放疗方案,由多个专业人员协同,在同一个空间完成计划制定和治疗,压缩各个环节之间的等候时间,将既往3-15天左右的放疗全过程,缩短到二十几分钟,大幅提升放射治疗效率,有效缩短放疗患者的等候时间和多次来回奔波之苦。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虞先濬教授表示,作为沪上唯一一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医院近年诞生的多项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国内领先、齐肩国际的“复旦标准”和“上海方案”。医院致力锻造以医学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质生产力,瞄准国际前沿成果和国家战略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深化医产融合创新“生态圈”,解决肿瘤诊治基础及临床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发挥医学科技创新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来源: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